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心惊肉跳”原或作“心惊肉战”,在元代杂剧《争报恩》中可见。《争报恩》以《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第三折描述花荣等梁山泊好汉劫刑场救千娇。当初陷害千娇的丁都管二夫人得知千娇被救,自己的所作所为即将东窗事发,心中惊惶,连忙收拾细软准备逃走,然而愈是急着想逃,却愈是觉得力不从心,说道:“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这里用“心惊肉战”一语来形容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以致六神无主,四肢发软而无法行动。后世常使用的成语“心惊肉跳”语义与此近似,也是形容恐惧不安,心神不宁,如《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此处描述锦衣军查抄宁国府,府里天翻地覆,贾政却只能在外头,一面要注意府里的动静,一面又担心自己被参奏的罪名,“心惊肉跳”一语即说明了他内心的极度煎熬。
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红楼梦》
形容恐惧不安,心神不宁,以为灾祸将临。《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也作“心惊肉战”。近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心惊胆落,心惊胆战反心安理得
形容恐惧不安,心神不宁。 语或本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
惊,不能写作“京”。
“心惊肉跳”和“心有余悸”;都有“心里恐惧”的意思。但“心惊肉跳”泛指十分恐惧或预感灾祸临头的恐惧心情;“心有余悸”专指事后还感到恐惧。
战:通“颤”,害怕、发抖。
《济公传》第一八一回:“黄义也不好深说。给他嫂子把两吊钱留下,自己回下铺子。一夜就觉着心惊肉跳,不安。”
《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计老头睡到四更天气,只是心惊肉跳睡不着,直到五更将尽,方才合眼。”
《精忠岳传》第六○回:“张保听了,好生疑惑,一连几日,觉得心神恍惚,坐卧不宁。便对夫人道:『这几日不知我为什么,只管心惊肉跳!』”
《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
心飞肉跳
xīn fēi ròu tiào
犹“心惊肉跳”。见“心惊肉跳”条。明.无名氏《云合奇踪》第四三则:“自要领兵出城接应,又恐孤城失守。正在狐疑,不觉心飞肉跳起来。”
心惊肉战
xīn jīng ròu zhàn
犹“心惊肉跳”。见“心惊肉跳”条。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源)
心惊肉颤
xīn jīng ròu zhàn
犹“心惊肉跳”。见“心惊肉跳”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昨蒙君侯台旨召陪王公之宴,初召时,就有些心惊肉颤,不知其由。”
《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
肉跳心惊
ròu tiào xīn jīng
犹“心惊肉跳”。见“心惊肉跳”条。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四六出:“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今日回来,那蒲团再坐不稳,只觉肉跳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