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 李白《惧谗》诗)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臣事齐景公,均以勇力闻。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二桃 : 1.二个桃子。春秋时,齐相晏婴以二桃赐三勇士,使其争功而先后自杀。
三士 : 1.指春秋晋之狐偃﹑赵衰﹑贾佗。2.指古之许由﹑巢父﹑池主三隐者。3.指春秋齐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勇而无礼,晏子认为将危害国家,准备除掉他们,请景公赐三人二桃,论功而食。三人相争不下,皆不食桃,自刭死。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四》。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1]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