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清 黄宗羲《原君》)
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明,经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尽心尽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经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张,态度不谦和,好逸恶劳,不愿配合治疗
“好逸恶劳”典源作“欲逸恶劳”。《吕氏春秋》是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与门下食客的集体著作。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赅,颇有功于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纪〉是说明音乐的功效、历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适音〉篇说明音乐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适当的发展,与治身治国的道理相通。文中认为:人有四种欲望,四种厌恶:希望长寿而憎恶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恶危险;想要荣华而憎恶耻辱;贪图安逸而憎恶劳动。如果能让四种欲望实现,四种厌恶消失,那么生活必然能称心如意,也就能长寿了。后来“好逸恶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贪图安逸而不愿劳动。出现“好逸恶劳”的书证如《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郭玉》:“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彊,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贪图安逸,不喜劳动
好逸恶劳者,常人之情,偷情苟简者,小人之病。——宋· 陈敷《农书·稽功之谊篇第十》
贪图安逸,憎恶劳动。《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好逸恶劳,四难也。”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三.乌宝传》:“宝好逸恶劳,爱俭素,疾华侈。”近吊儿郎当,游手好闲,游手好闲,养尊处优反不辞辛劳,摩顶放踵
贪图安逸而不愿劳动。语本《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
恶,不能写作“务”;逸,不能写作“怡”。
见“好吃懒做”(386页)。
恶:音ㄨˋ,讨厌、憎恨。
《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郭玉》:“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彊,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周书.卷二三.苏绰列传》:“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
宋.陈敷《农书.卷上.稽功之宜篇第十》:“好逸恶劳者,常人之情,偷惰苟简者,小人之病,殊不知勤劳乃逸乐之基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三.乌宝传》:“宝好逸恶劳,爱俭素,疾华侈。”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厌劳喜逸
yàn láo xǐ yì
犹“好逸恶劳”。见“好逸恶劳”条。《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列传》:“臣又计彼虽嗜好不同,然去危就安,厌劳喜逸,亦人情之所同也。”
恶劳乐佚
wù láo lè yì
犹“好逸恶劳”。见“好逸恶劳”条。《韩非子.心度》:“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
欲逸恶劳
yù yì wù láo
犹“好逸恶劳”。见“好逸恶劳”条。《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