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比喻烦琐、多余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鲁迅《坟 看镜有感》)
“繁文缛节”典源作“繁文缛礼”,指繁缛的仪式礼节。〈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是元稹代皇帝所拟的诏命,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为掌管宗庙礼仪之官。古时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仪式礼节十分复杂,需有专人教授。因此皇帝下诏,任命王永为太常博士,负责在朝廷中教导诸生祭祀、参拜的礼节。后来“繁文缛节”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出现“繁文缛节”的书证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
烦琐而多余的礼节。也指烦琐而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文化是文化,文化里含有许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必由他去维持,也不必由他破坏。——老舍《四世同堂》
繁缛的仪式礼节。也作“繁文末节”、“繁文缛礼”。反因陋就简
繁文缛节,汉语成语;释义: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出处: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清·魏源《治篇十一》:“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
【“繁文缛节”常误写为“繁文辱节”,应注意。】
繁琐的仪式或礼节。语本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
缛,不能写作“褥”。
南郊:京城南面的郊外,通常为太庙所在,古代天子于此祭天祀祖。
谒:音ㄧㄝˋ,进见、拜见。
朝太庙:朝,参拜。太庙,天子为奉祀其祖先而兴建的宗庙。
懵然:糊涂无知的样子。懵,音ㄇㄥˊ。
宋.李光《读易详说.卷四.坤下巽上》:“宗庙之礼,莫盛于始盥之时。盖精诚蕴于内,而威仪肃于外。孔子于既灌之后不欲观者,盖繁文缛节,容有伪焉,有不足观者矣。”
明.吕坤《呻吟语摘.卷下.世运》:“官盛从丰供,繁文缛节,逐奔世态而以教养为迂儒。世道可为伤心矣!”
明.章潢《图书编.卷一三.三礼总叙》:“是故求礼者,无求礼于书,而求诸吾心之天,则浑然大中之道,已在乎我。虽至敬无文,而繁文缛节实自此出也。”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四三.易.程氏周易启蒙辑录》:“《书》则备读诸家,而求其疏通知远之实;《诗》则要性情之发,而验其兴观群怨之机;《礼》则审于节文度数之宜,而略其繁文缛节之末。”
清.盛世佐《仪礼集编.卷首上.纲领.通论制礼之本》:“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言礼则曰复、曰约;言教则曰一、曰不多,繁文缛节,非圣人语。”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谋远计为狂愚。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
末节繁文
mò jié fán wén
犹“繁文缛节”。见“繁文缛节”条。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二首之一:“末节繁文费讨论,经生规矩是专门。”
繁文末节
fán wén mò jié
犹“繁文缛节”。见“繁文缛节”条。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劄子〉:“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宋.陈亮《陈亮集.卷一○.经书发题.礼记》:“心不至焉,而礼亦去之。尽吾之心,则动容周旋,无往而不中矣。故世之谓繁文末节,圣人之所以穷神知化者也。”
繁文缛礼
fán wén rù lǐ
即“繁文缛节”。见“繁文缛节”条。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