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语堂为提倡语录体,在此几成众矢之的。(《鲁迅书信集 致许寿裳》)
“众矢之的”典源作“众射之的”。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先是王守仁在军中趁工作闲暇授徒讲学,之后再传弟子徐阶担任内阁大学士时,在京师设讲会讲学,使得讲学风气兴盛起来,造成一股潮流。自此,无论是在朝官吏或是地方士绅、长老,纷纷开始联合讲会,成立书院,相互应和。万历年间,由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建的东林书院,名号尤其响亮。他们时常讥讽朝政,评论人物,士大夫相继依附,于是和东林书院有关的人都被称为“东林党”。但也因为名气太大遭到毁谤,气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责难,批评的舆论接连而来,加上几次的政治斗争都和东林书院的人有关,使得众人攻击的目标,都指向在东林书院讲学的顾宪成等人。后来“众矢之的”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目标。
比喻为大家所共同攻击的对象
矢,箭。的,箭靶子。众矢之的指许多支箭所共射的靶子。比喻大家一致攻击的目标。如:“他作奸犯科,丧尽天良,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反交口称誉,有口皆碑
众矢之的,成语,原意是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出自《报贝元徵》。
指众人射箭的靶子。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目标。 语或本《明史.卷二三一.顾宪成等传》。
矢,不能写作“失”;的,不能写作“地”。
尤:怨恨、责怪。
的:音ㄉㄧˋ,箭靶的中心。
东林:指在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等人。东林书院,宋杨时建于江苏无锡。明万历年间,由顾宪成等人重修,并在其中讲学。顾宪成(西元1550∼1612),字叔时,明常州府无锡人,人称泾阳先生。
丛矢之的
cóng shǐ zhī dì
即“众矢之的”。见“众矢之的”条。清.谭嗣同《谭嗣同集.报贝元征》:“今之原祸始者,必以合肥为丛矢之的。”
众射之的
zhòng shè zhī dì
即“众矢之的”。见“众矢之的”条。《明史.卷二三一.顾宪成等传》:“赞曰:『……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物议横生,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源)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五.颐养部上.行乐.富人行乐之法》:“语云:『温饱之家,众怨所归。』以一身而为众射之的,方且忧伤虑死之不暇,尚可与言行乐乎哉!”
众怨之的
zhòng yuàn zhī dì
犹“众矢之的”。见“众矢之的”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我这当督扦的,还是众怨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