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张氏昨日又在《青光》栏上登一启事,含沙射影,肆意诬毁。(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黎烈文启事)
“含沙射影”这句成语的来源很特殊。首先是晋代干宝曾写了一部《搜神记》,一共二十卷,收录了很多神怪灵异之事,也保存了不少民间传说。在《搜神记》卷一二记载了一种叫“蜮(ㄩˋ)”的水中怪物,这种怪物也叫作“短狐”。牠会用嘴含沙去射人,被射到的人会有抽筋、头痛、发烧等现象,厉害的还会致死。当地的人用术控制了牠,从肉里取出了沙石。《诗经》里头形容牠不可预测,像鬼一样,后来的人叫牠为“溪毒”。从这里的记载知道蜮会“含沙射人”。在晋代另有一位张华写了一部《博物志》,也记载了一些奇闻异事。在《博物志.卷三.异虫》中,提到江南山溪中有一种甲壳类的水生动物,长一、二寸,嘴像弓弩形状,可以向人影射发气体。被射中的人也会生病或致死。这种动物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就说得就更详细了。葛洪说这种动物除了叫“短狐”、“蜮”外,也叫作“射工”、“射影”。躲在水中,一听到人声,用气当箭,将口中物和水喷出。被喷中身体的人,会长疮;被喷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所以这种动物既射人,又射影,将“含沙射人”结合“含气射影”,就演变成“含沙射影”这句成语了。就几个来源来看,都含有害人的意思,所以“含沙射影”后来用来比喻间接地诋毁、陷害别人。就是浓缩的“影射”一语,也是负面的用法。
据传说:水中有一种叫蜮的怪物,看到人影就喷沙子,被喷者害病,甚至死亡。后用来比喻耍阴谋,暗中攻击,陷害别人
含沙射影的嘲讽
传说水中有一种叫蜮的怪物,能含沙喷射人影,使人得病。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比喻暗中害人。《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含沙射影,言鬼蜮之害人。”明.屠隆《彩毫记.第三四出》:“何物含沙射影,一出神京,辗转飘零萍梗。”也作“含沙射人”。近暗箭伤人
法语 (expr. idiom.) attaquer quelqu'un par insinuation, faire des insinuations, insinuer
含沙 : 1.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
射影 : 1.蜮的异名。2.数学名词。即投影。
“含沙射影”本作“含沙射人”。相传古代有一种水中怪物叫“蜮”,会把口中所含的沙粒射到人身上或影子上,使人生病甚至死亡。
语本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后以“含沙射影”比喻间接地诋毁、陷害别人。
△“含血喷人”、“暗箭伤人”
沙,不能写作“砂”。
“含沙射影”和“暗箭伤人”;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区别在于:“含沙射影”多指用语言手段伤人;而“暗箭伤人”手段更多;危害也更重。
典故或见于《抱朴子.内篇.登涉》、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异虫》。
汉光武中平中:光武,指东汉光武帝刘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阳人,西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谥号光武。汉光武帝并无中平年号,故“中平”应为“中元”之误;又,“中平”为汉灵帝年号,因此也有可能光武帝为灵帝之误。
蜮:音ㄩˋ。传说中一种会害人的水中毒虫,形状似鳖,有三只脚,有翅膀,能飞,看到人就用口中所含的沙粒加以袭击,被射中的人会生病。蜮有许多别名,如“短狐”、“射工”、“射影”、“祝影虫”、“拘枪”、“水狐”或“水弩”等。
筋急:抽筋。
剧者:病情较严重的人。
“含沙射影”及“含血喷人”都有用言语伤害他人的意思。
“含沙射影”侧重于造谣,并含带暗地里之语义;“含血喷人”则语义较重,且侧重于诬蔑或攻击。
含沙射影 | 含血喷人 | 例句 |
---|---|---|
○ | ㄨ | 这种∼的卑鄙手段,非君子所当为。 |
ㄨ | ○ | 这些∼的恶意指控,都是有心人士刻意打击他的惯用伎俩。 |
宋.欧阳修〈亳州谢上表〉:“造谤于下者,初若含沙之射影,但期阴以中人。”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诗意言君子或死或贬,唯小人得志,深畏其含沙射影也。”
明.屠隆《彩毫记》第三四出:“何物含沙射影,一出神京,展转飘零萍梗。”
射影含沙
shè yǐng hán shā
犹“含沙射影”。见“含沙射影”条。清.蒋士铨《香祖楼》第一三出:“你这丧心贼子呀!豺狼反面易生嗔,射影含沙计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