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哗众取宠。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作宾语、定语;形容轻浮好虚荣
此处所列为“哗众取宠”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汉书》是中国历史著作里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中的〈艺文志〉载录当时所能看到的图书,并依照刘歆的图书分类,从中分成: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类。各略之中再依图书的不同性质划分类别;且每类后面都有一段追溯学术源流的说明。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里把先秦学术流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在追溯儒家这个流派的源头时,指出儒家是来自专门掌管教化的司徒之官,辅佐国君管理国家政事,推行乡里教化。这群儒生修习六经典籍,把心思都放在追求仁义上。他们继承唐尧、虞舜之道,效法周文王与武王,尊崇孔子为师,让学说主张更具分量,在国政治理上取得最高评价。孔子曾经说过:“如果有被我赞誉过的人,那一定是经过确实考查过的。”唐尧、虞舜的国运兴隆,商周二朝的昌明盛世,孔子的丰功伟业,都已经被验证确认了。但是那些执迷不通的人却丢失了最重要的根本;旁门歪道的人又扭曲经义,穿凿附会,背离了儒家的根本,以迎合众人的言语行动,博取他人对自己的喜爱。后来的儒生又有样学样,导致五经经义说法分歧,儒学因此衰败,这些都是不走正道的儒者所造成的祸害。后来原文中的“哗众取宠”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迎合众人喜好的言语行动,博取他人对自己的喜爱。这个成语的用法大多带有负面的意涵。
以浮夸的言行博取世人的好感﹑夸奖或拥护。
以迎合世俗的言语行动来博取众人的尊崇。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然后士皆以公笃学力行,不哗世取宠为法。”也作“哗众取宠”。
哗世 : 1.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
取宠 : 1.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义参“哗众取宠”。见“哗众取宠”条。
此处所列为“哗众取宠”之典源,提供参考。
司徒: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大司徒,是六卿之一,主要掌理教化事宜。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为“六经”。
祖述尧舜:承继尧舜的所作所为。尧舜,指远古时期的两位圣君。
宪章文武: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
宗师仲尼:尊崇孔子的学说主张。仲尼,即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姓孔,名丘。
重:增加,使之更具分量。
试:考查。
辟者:邪僻不正的人。辟,音ㄆ一ˋ。
寖:音ㄐㄧㄣˋ,渐渐、逐渐。
宋.曾巩〈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士在闾巷之间者,用力于空文;居朝廷者,驰骋于虚名,以哗世取宠。”
宋.朱熹〈书伊川先生帖后〉:“使览者有以知夫学之有统,道之有归,而不但为文字之空言,以哗世取宠而已也。”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而其为文去圣人之经益以远。”
哗众取宠
huá zhòng qǔ ch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