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列子》书中记载着一则故事:相传从前秦国有个爱唱歌的人薛谭,去向秦青学习歌唱技巧,可是在还没全部学会之前,他就自以为已经学成,于是向老师辞行,打算返乡。秦青也不挽留他,还在郊外大道上设酒食为薛谭送行。在饯别的酒席中,秦青打着节拍,展开歌喉,唱起慷慨悲壮的曲子,歌声高亢清越,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又直上天际,遏止了浮云的行进。薛谭听到这样的歌声,才知道原来自己所学的不过是一些皮毛,于是请求秦青原谅,仍旧继续拜师学艺,并且自此之后,再也不敢有学成归乡的念头。《列子》文中以“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秦青的歌声,后来“响遏行云”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近响彻云霄,绕梁三日
行云 : 1.流动的云。2.比喻女子头发。3.用巫山神女之典。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4.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5.用巫山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6.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响”,指声响;“遏”,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
声音清越嘹亮,可直上天际,止住行云。形容歌声响亮高妙。语出《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响彻云霄”
行,不能写作“形”。
见“响彻云霄”。
薛谭:秦国善歌者。
讴:音ㄡ,歌唱。
秦青:秦国善歌者。
尽:全学得了。
饯:设酒食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衢,音ㄑㄩˊ。
抚节:按着节拍。
遏:止住。
行云:行动中的云朵。
谢:谢罪,道歉。
反:通“返”。指重回师门。
“响遏行云”及“响彻云霄”都有声音嘹亮的意思。
“响遏行云”只用于歌声,侧重于声音的高亢优美;“响彻云霄”适用范围较广,侧重于声音的大声宏亮。
响遏行云 | 响彻云霄 | 例句 |
---|---|---|
○ | ㄨ | 她所演唱的歌剧,高亢处∼,低回时如黄莺出谷。 |
ㄨ | ○ | 比赛结束,我国终于拿下睽违已久的世界冠军,欢呼之声∼。 |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源)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乐部一○.歌三》引盛弘之《荆州记》:“有老人不娶室而善歌,……邻人辞归,老人歌而送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传林,数日不绝。”
《宋书.卷一九.乐志一》:“(秦)青饯之于郊,乃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金瓶梅》第五三回:“这一套曲儿,做的清丽无比,定是一个绝代才子;况唱的声音嘹亮,响遏行云,却不是个双绝了么?”
《二十载繁华梦》第八回:“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家人,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响)遏行云。”
歌遏行云
gē è xíng yún
犹“响遏行云”。见“响遏行云”条。唐.权德舆〈三妇〉诗:“大妇剌绣文,中妇缝罗裙,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明.海瑞〈乐耕堂〉诗:“棋惊宿鸟摇深竹,歌遏行云入九天。”
声遏行云
shēng è xíng yún
犹“响遏行云”。见“响遏行云”条。元.夏伯和《青楼集.赛帘秀》:“朱帘秀之高弟,……声遏行云,乃古今绝唱。”
遏断行云
è duàn xíng yún
犹“响遏行云”。见“响遏行云”条。元.王恽〈题珠帘绣序后〉诗:“芳悰苦?同心赏,遏断行云唱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