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
才既不天,而仅葫芦依样的我们,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学理上的准备。★郭沫若《文艺论集·批评与梦》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典故】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 【释义】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用法】作定语;指模仿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依样葫芦 【成语举例】才既不天,而仅葫芦依样的我们,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学理上的准备。 郭沫若《文艺论集·批评与梦》
此处所列为“依样画葫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宋臣陶谷博学多识、文笔很好,担任翰林院学士一职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几次晋升为宰相的人,往往文笔不如他,名誉和声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里很不平,于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荐他,并认为自己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为国家尽心尽力,应当升职。但宋太祖并不重视文学,认为翰林院学士所草拟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旧本来改动字句,就像俗话说的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罢了,哪里需要尽什么力?陶谷知道后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写下一首诗,自嘲只能“依样画葫芦”,不能有所作为。后来“依样画葫芦”被用来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葫芦 : 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茎生软黏毛,有卷须。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成熟后果皮变木质。原产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果实可食用或药用,也可供玩赏或制盛器。种子可作制皂原料。
依样 : 1.照样;依旧。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义参“依样画葫芦”。见“依样画葫芦”条。
此处所列为“依样画葫芦”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
太祖:赵匡胤(西元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翰林: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
葫芦:植物名。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实状似壶及芦,故称为“壶芦”。全株有毛。茎细长,以卷须络于他物;叶掌状浅裂、具齿、互生;花单性、同株、色白而有绿线,萼漏斗。瓜果粗长,初生有细毛,成熟后,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药用。
玉堂之壁:翰林院的墙壁。玉堂,北宋太宗淳化年间,赐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后遂用玉堂代称翰林院。
《二十年目睹之怪状》第五四回:“富贵浮云成一梦,葫芦依样祇三年。”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而或割裂全篇,换易字句,依稀影响,遂称己作,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依样画葫芦
yī yàng huà hú l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