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尽头;反:转向反面。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宋 朱熹《近思录》引宋 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12章:“物极必反。我父亲对待农民也太厉害了。”
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后来成为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中宗年幼,她自己临朝听政。中宗逐渐长大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武后不肯放权。大臣苏安桓上一篇奏疏让她归政于中宗,提醒她注意物极必反、器满则盈。武则天没有采纳。 【出处】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吕氏春秋·博志》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鹖冠子·环流》
《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据传为春秋时晋国人,大约和孔子同一时代,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讲述: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发展到极限,就会朝相反的另一方转化,过于自满则会招致损害,像日月盈亏一样,是不变的道理。古代圣明的天子待人谦冲和善不敢自满,像容纳百川汇注的谿谷,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及建言,功业和德行才能不衰退,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礼》亦有相同的说法:天地万物循环的道理发展到了极限,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过分盈满就会有所损害。后来“物极必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
万事万物到了极点,超过一定限度,必定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盖愚者恒为智者败,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也作“物极必返”、“物至则反”。
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 语本《文子.九守》。
反,不能写作“返”。
损:损伤、毁坏。
牝:音ㄆㄧㄣˋ,谿谷。
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一七.削平僭伪》:“蜀土之民,近岁日益繁盛,但习俗嚣浮,多事遨赏,物极必反。今小寇惊动,岂天意抑其浮华耶?”
《封神演义》第八○回:“窃闻物极必返,逆天必罚;尔西岐不守臣节,以臣伐君,以下凌上,有干纲常,得罪天地。”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盖愚者恒为智者败,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无往不复,天之道也。”
势极必反
shì jí bì fǎn
犹“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出:“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总之,君子、小人,互为盛衰,事久则变,势极必反。”
物极则反
wù jí zé fǎn
即“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鹖冠子.卷上.环流》:“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资治通鉴.卷二○七.唐纪.则天后长安二年》:“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物极则衰
wù jí zé shuāi
犹“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物极必返
wù jí bì fǎn
即“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宋.朱熹《近思录.卷一.道体》:“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元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明.鹿善继〈与孙相公书〉:“昨见王道长相说,一疏论阁臣分派票拟之,非谓军国大事宜专责首辅担当,已奉谕旨,此物极必返之机。”
物盛则衰
wù shèng zé shuāi
犹“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战国策.秦策三》:“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三.中山玉柜服气消三虫诀》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物至则反
wù zhì zé fǎn
即“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汉.刘向《新序.卷九.善谋上》:“臣闻之,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高则危,累棋是也。”
物至而反
wù zhì ér fǎn
即“物极必反”。见“物极必反”条。《战国策.秦策四》:“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