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①《成语辞海》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
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胭脂》)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见“[[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仿效他人却学得不好,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聊斋志异.卷一○.胭脂》:“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
画虎 :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3."画虎类狗"的缩语。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女呼之返曰:『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