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清·李渔《意中缘·卷帘》:“待画个岭上孤松,当做颊上三毛。”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頬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三毛 : 1.三绺髭须。2.指发﹑眉﹑须。3.现代画家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着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解释: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注释:(1)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东晋画家。
(2) 叔则:裴楷的字。
(3)益:增加
(4)寻:寻思,回味。
示例:待画个岭上孤松,当做~。 ★清·李渔《意中缘·卷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