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yīn niǎo niǎo
餘音嫋嫋
餘音嫋嫋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作谓语、定语;指声音悦耳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那些声音又回来了,像一根根弦接连绷断,铮然作响后在寂静中余音袅袅。”
此处所列为“余音绕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列子》书中记载着一则故事:相传从前韩国有个女子韩娥,拥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齐国,抵达齐国城门雍门时,因为旅费用尽,于是卖唱以赚取食物。她的歌声极为优美动人,即使在她离去以后,人们都觉得歌声依然缭绕在城门的梁柱之间,持续了三日都没断绝,就好像韩娥还未离去。《列子》文中是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韩娥歌声的延绵不绝,后来“余音绕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歌声或音乐美妙感人,余味不绝,如清代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是用“余音绕梁”形容王小玉回环转折,直入云霄的高妙唱工,后世在使用此一成语时,即以这个语义为主。但有时亦见用来形容话语的意味深长,如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评论欧阳修的古诗:“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谈,亦其得也。所惜意随言尽,无复余音绕梁之意。”则是说欧阳修的叙事诗虽洋洋洒洒、滔滔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够深远,所以“意随言尽”,没有余韵。
亦作“[[余音袅袅]]”。形容留下来的声音悠扬婉转,绵延不绝。
形容声音非常美妙,绵延不绝。宋.苏轼〈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也作“余音绕梁”。
余音 : 1.声音不绝。形容歌唱或演奏十分动听感人。2.不绝之音,感人至深之音。3.指尾音。
袅袅 : 1.亦作"袅袅"。2.轻盈纤美貌。3.摇曳貌;飘动貌。4.吹拂貌。5.缭绕貌。6.形容香气散发。7.悠扬婉转。
余音袅袅(英文名:The enchanting notes persist long after the musicians bowed out.),原意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义参“余音绕梁”。见“余音绕梁”条。
此处所列为“余音绕梁”之典源,提供参考。
韩娥:指战国时韩国善于歌唱的女子。
之:前往。
齐:指战国齐国。地约当今山东省一带。
匮:音ㄎㄨㄟˋ,缺乏、竭尽。
雍门:齐国的城门,地约当今山东省临淄县。
鬻歌假食:卖唱以赚取食粮。鬻,音ㄩˋ,卖。
梁?:屋梁。即架在柱上,用来支撑屋顶的横木。?,音ㄌㄧˋ。
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