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
她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后世以为道家始祖。着有《老子》一书,书中阐述道、德的意义,故又称《道德经》。全书五千多字,内容广泛,由养生修身,乃至治国用兵,均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著作。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清静寡欲。在《老子》第七章中,提到天和地会永恒无穷的存在着。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永久长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以众人事物为优先,把自己放在最后,反而能获得众人的爱戴,走在众人的前面;将自己置于度外,不以自身为意,所以能保全自身的生存,这是因为圣人能无私,所以可成就自己。老子认为“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生,并依“道”的规律而运行。此处老子赞美天地的长久不绝,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能效法天道,切实仿效天地的无私无为,才能成就自身。后来原文中的“天长地久”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无止尽。
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长恨歌》
天地永恒无穷的存在著。语出《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后用以形容时间悠远长久。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九出》:“天长地久君须记,此日里恩情不暂离,从此后情词莫再题。”也作“地久天长”、“天长地远”。
横批对联安徽古民居:所见字体常见于各地古民居门楣上,大多二字为一组,组成一生僻字,常人难懂,惟方家知晓,又有人云,此类文字除一般寄托吉祥寓意外,另有道家做法,以求驱邪避祸之成分,抑或可信,民间封建迷信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各类因素掺杂其间,不排除有类似种种猜测可能。 四字分别为“青气”“万丈”“山水土”“多年”,细细辨析之下,不难发现各组合各含一意,即青气指天,万丈为长,山水土意地,而多年则为久,合起来便是“天长地久”,稍加点拨,迷雾顿散。
天长地久,汉语成语。
拼音:tiān cháng dì jiǔ
《老子》第七章中的一句。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老子》原文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指天地永恒无穷的存在。语出《老子》第七章。后用“天长地久”形容时间的长久无止尽。
“天长地久”与“天长日久”有区别:“天长地久”指像天和地那样永远长久;而“天长日久”指时间长;不像“天长地久”那样含有比喻色彩。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源)
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祇怀忧。”
《南史.卷二六.列传.袁湛》:“天长地久,四时代谢,灵化悠远,生不再来,所以据洪图而轻天下,吝寸阴而贱尺璧。”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长地久。”
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九出:“天长地久君须记,此日里恩情不暂离,从此后情词莫再题。”
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入世界观众苦》:“其既得联婚,连枝比翼,情意既洽,欢爱无穷,形影不离,以为天长地久矣。”
地久天长
dì jiǔ tiān cháng
即“天长地久”。见“天长地久”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嗟陵谷之贸迁,徽猷之永远,地久天长,敢?贞石。”
明.高启〈木兰花慢.正春来梦好〉词:“虚言地久天长,回首已斜阳。算只为当年,多些欢乐,少个思量。”
地永天长
dì yǒng tiān cháng
犹“天长地久”。见“天长地久”条。清.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七言绝句.庆郎诗引》:“缠绵款曲,备极一夕之欢。翌日则吴帆南返,代马北归,地永天长,渺无音问。”
天长地老
tiān cháng dì lǎo
犹“天长地久”。见“天长地久”条。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九出:“两情浓同下蓝桥,战兢兢欢娱较少,成就了凤友鸾交,休忘却天长地老!”
《孤本元明杂剧.庆千秋.第二折》:“呀呀呀辅助的,锦江山一统丰饶,天长地老。”
天长地远
tiān cháng dì yuǎn
犹“天长地久”。见“天长地久”条。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一三出:“对宝鼎香浓,芳心暗祝,天长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