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俏皮、讥讽语句中
刚才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你“小诸葛”拿出锦囊妙计了。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
“锦囊妙计”是指封装在锦囊中的神妙计谋。“锦囊”是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机密贵重的文件或物品。唐.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里,就有这两句:“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元丹丘要出发去淮阳,李白写了这首诗给他送别,并送给他一些建议,因此说自己有“锦囊诀”相送,就是指装在锦囊中的宝贵秘诀。也有将好办法写下,装在“锦囊”里,以便情急时拿出来使用。《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叙述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互争霸权。吴国周瑜献计,刘备丧妻,要孙权招备为妹婿,蜀国谋士诸葛亮将计就计,派人前去吴国说合亲事,结为盟国,孙权答应了。请刘备前去吴国完成婚事。刘备怕有诈不敢前去,诸葛亮便说:“主公您不必担心,我有三个妙计,交给赵云去办就好了。”于是偷偷跟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去吴国,这里有三个锦囊,里面有三条妙计,到时依次执行。”后来“锦囊妙计”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常用以比喻预先规划以应付意外、解决危急的有效方法。
比喻能届时解决紧急问题而又暂时保密的好办法
机密而能解决紧急问题的完善计策。《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他的那点聪明,本不在何玉凤姑娘以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近袖中神算,袖手神算
封装在锦囊里的神妙计策。比喻预先规划以应付意外、解决危急的有效方法。语本《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神机妙算”、“锦囊诀”
囊,不能写作“襄”。
“锦囊妙计”和“神机妙算”;都形容高明、巧妙的计谋。但“神机妙算”既指具体的好计策;也可笼统地指计策的高明;多用于强调计策的奇妙;“锦囊妙计”仅指具体的计策;用于强调计策能解决危急问题时。
玄德: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谥号昭烈帝。
孔明: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
子龙:赵云(?∼西元229),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谥顺平。
吴: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国家。国号吴,都建业,后为晋所灭。
锦囊: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机密贵重的文件或物品。
“锦囊妙计”及“神机妙算”都用来形容计策高明。
“锦囊妙计”侧重能及时解决问题;“神机妙算”侧重事前推测准确。
锦囊妙计 | 神机妙算 | 例句 |
---|---|---|
○ | ㄨ | 请大家放心,这条∼一定会让我们转危为安。 |
ㄨ | ○ |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你所料,真是∼,令人折服! |
《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如今得此大财,差不多够了援例干官的一半本钱,感激周相公锦囊妙计,着着的入他套中,也谢了周相公五十两。”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他的那点聪明,本不在何玉凤姑娘以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