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
他们的切身的问题,也使他们无暇去高瞻远瞩的去关心与分析世界问题。(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高瞻远瞩”系由“高瞻”及“远瞩”二语组合而成。
“高瞻”见于汉.王充《论衡.别通》。此篇主要阐述学识广博的重要。文中提出了所谓的“通人”,并说:“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在王充看来,学识若不能求其广,就如穷人一般。钱财方面的贫穷是使人家徒四壁,学识方面的贫穷则使人腹笥甚窘。所以对于许多儒生“一经为是,何须博览”的说法,王充也有所抨击。他认为一般人都希望待在光线明亮之处,而不希望待在幽闭阴暗的地方,也希望自己能居于高处,视野无限宽广,学识的追求亦须以此为目的,若能博览广纳丰富的学识,内心将有如充满阳光的屋室,光亮无比,胸怀亦将开阔。但若封闭心智,执意于狭隘而单一的学问,不愿使识见广博,那就像是毫无生气的死人一样。后来这段文字中的“高瞻”被截取出来,用来形容识见广阔。
“远瞩”则是出自北魏.张渊〈观象赋〉(见收于《魏书》本传)。张渊,史书云:“不知何许人。明占候,晓内外星分。”即言此人善以天象变化来推测吉凶祸福。其作〈观象赋〉,即其观察天象时,对人事变化所生的种种感慨。文中有“凝神远瞩,䚕目八荒”之句,原用以描绘凝神远望,纵观天下的姿态,而后“远瞩”一词被截取出来,引申为眼光长远的意思。这两个典源一见“高瞻”,一见“远瞩”,后来被合用成“高瞻远瞩”,用来形容见识远大。
瞻:远望。瞩:注视。看得高远。形容目光远大
对于那些不能高瞻远瞩、展望将来、壮大新生事物声势的艺术作品,免不了要陷于平凡以至庸俗的境地
见识远大。《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些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反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远瞩 : 1.远望。
“高瞻”,由高处观看,形容识见广阔。语出汉.王充《论衡.别通》。“远瞩”,注视远处,形容眼光宽远。语出北魏.张渊〈观象赋〉。后用“高瞻远瞩”形容见识远大。或形容往远处眺望,看得更全面。
瞩,不能写作“嘱”或“属”。
闭心塞意:封闭内心,阻塞思考。
览:看、望。
尔乃:发语词。
䚕目:擡眼探视。䚕,音ㄌㄧˋ。
八荒:天下。
《唐宋诗醇.卷二五.太原自居易诗》:“高瞻远瞩,坐驰可以役万景。他人有此眼力,无此笔力。”
《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些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