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自谦
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贻笑大方”原作“见笑大方”。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典源出自《庄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涨,许多小河,都带着丰沛水量,汇聚到黄河。黄河变得非常宽广,隔水相望,两岸的牛马都看不清楚。黄河的水神河伯,看着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认为天底下最壮美的,全都在这儿了。他兴奋地顺着水流向东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东边望去,只见白浪涛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心里觉得十分惭愧。他对着海神感叹地说:“俗话说:『有些人实在没什么学问,却自以为听到的大道理很多,没有人能比得上。』现在的我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行,本来我还不相信,现在终于相信了。看到您这么宽广无尽,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实在是太狭小了!如果我不是到了您这里,那么我就会有永远被人讥笑的危殆啊!”后来“贻笑大方”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笑
小生意下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清· 钱彩《说岳全传》
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参见“见笑大方”条。《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若遇一烦难之缺,转恐才不胜任,必致贻笑大方。”《精忠岳传.第一○回》:“小生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近见笑于人
贻笑 : 1.犹见笑。
大方 : ①古时认为天圆地方,故以“大方”指大地:履大方。②大道理: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亦泛指见识广博的学者专家:贻笑大方。③气量大,对财物等不计较:出手大方。④举止自然,不拘谨,不做作:落落大方。⑤式样颜色不俗气、土气:款式大方。
贻笑,遗留笑柄。“贻笑大方”指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语本《庄子.秋水》。
“大方之家”、“望洋兴叹”
贻,不能写作“怡”或“遗”。
穷:终极、尽头。
殆:危险。指下文“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笑:被人讥笑。见,被。
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见“大方之家”。
元.刘将孙〈须溪先生集序〉:“迺皇庆壬子《泉江文集》刻本成,远征为序。呜呼,如之何!使孺子僣妄重贻笑于大方也。”
《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若遇一烦难之缺,转恐才不胜任,必致贻笑大方。”
《精忠岳传》第一○回:“小生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
《镜花缘》第五二回:“妹子素日久仰姐姐大才,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镜花缘》第一七回:“一概似是而非,其义何能分别?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婢子以此细事上渎高贤,真是贻笑大方。”
见笑大方
jiàn xiào dà fāng
犹“贻笑大方”。见“贻笑大方”条。《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源)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若临习尚未成家,妄意造为拙笔,未有不见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