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见了老徐,说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儿。(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六回)
“冷嘲热讽”原作“冷讥热讽”。春秋时楚国公子围篡国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这件事,人尽皆知,并且都觉得气愤不平。而晋国大夫们也对这件事议论纷纷,言语尖酸、刻薄,带着嘲笑和讽刺的意味,这是因为他们有颗公平无私的心。“冷嘲热讽”与“冷讥热讽”意同,用来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
尖刻的嘲笑,辛辣的讽刺
他想起曾经受到的冷嘲热讽,心里很是不服
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如:“她宛如刺猬,一旦惹上她,准会对你冷嘲热讽一番。”也作“冷讥热讽”。
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讽刺。
语或本清.袁枚《牍外余言》。
△“冷言冷语”、“冷敲热骂”、“热唱冷嘲”
嘲,不能写作“朝”。
“冷嘲热讽”和“冷言冷语”;都可以表示含有讽刺意味的话;但“冷嘲热讽”含有辛辣的嘲笑的意思;讽刺的刻薄度更强;是中性成语;“冷言冷语”是贬义成语。
昭公:鲁昭公(?∼西元前510),春秋时鲁国国君。
楚公子围:即楚灵王(?∼西元前529),名围,春秋时楚国国君。鲁哀公二十八年,弑其君郏(ㄐㄧㄚˊ)敖自立为王。
虢:音ㄍㄨㄛˊ,春秋国名。鲁昭公元年,楚公子围和向戌等人会于此。
篡国:以不当手段夺取国家君位。篡,音ㄘㄨㄢˋ。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乱的样子。见“七嘴八舌”。
冷嘲热谑
lěng cháo rè nüè
谑,戏谑、讽刺。“冷嘲热谑”即“冷嘲热讽”。见“冷嘲热讽”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神出鬼没母子动身,冷嘲热谑世伯受窘。”
冷嘲闲讽
lěng cháo xián fèng
闲,不满意。“冷嘲闲讽”犹“冷嘲热讽”。见“冷嘲热讽”条。清.黄景仁〈迈陂塘.到黄昏廊虚屋古词〉:“羞他鸡犬相共,寄人檐下须臾事,且耐冷嘲闲讽。”
冷讥热讽
lěng jī rè fèng
即“冷嘲热讽”。见“冷嘲热讽”条。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皆由于心之大公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