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宝玉背地里拉着他,低声下气,要问黛玉的话,紫娟从没好话回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0回)
大观园内的快枯死的海棠反季节开花,预示将有大事发生。不久贾宝玉把从娘胎里衔出的通灵宝玉丢了,贾府上下都出动为宝玉找玉,宝玉因此大病一场,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元妃这时去世,让贾府上下雪上加霜,从此走下坡路。
朱熹论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专为尚未启蒙的儿童编写了《童蒙须知》,对于学童日常生活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字等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中在〈语言步趋〉篇中提到,为人子弟,要“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諠哄,浮言戏笑”。就是说:作人子弟,要尊敬长上,态度要恭顺,声音要柔和,说话要详细缓慢,不可以高声喧哗,夸张嘻笑。后来原文中的“低声下气”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恭顺小心的样子。
形容说话恭顺小心,忍气吞声的样子
先和容悦色,低声下气的叫了声姐姐。——《儿女英雄传》
因谦卑或惧怕而顺从小心。《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被抢白了这两句,满面羞惭。事在无奈,只得老著脸,低声下气道:『娘子,一向深亏你的气力,感激不尽。』”《红楼梦.第九五回》:“只苦了袭人,虽然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反不亢不卑,趾高气扬
放低声音,低抑气息。形容说话恭顺小心的样子。语出宋.朱熹《童蒙须知.语言步趋》。
“下气怡声”
同“低三下四”(241页)。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宋婺源人,侨寓建州。曾讲学于建阳考亭,因号考亭,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号云谷老人。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谥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徽国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编次著述之书甚多,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标准。
详缓:仔细缓慢。
高言:高声说话。
浮言:没有根据的话。犹今之“胡说”、“开玩笑的话”。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若有短处,曲意替他遮护,更兼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以情度情,岂有不爱之理?”
《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但是向了人低声下气,称呼他爷,然后问他,他自然有人和你说知所以。”
《镜花缘》第五八回:“谁知我低声下气,恭恭敬敬,却去吃他一个冷闷。”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张姑娘这才把身子向玉凤姑娘斜签着坐了,未经开口,先和容悦色、低声下气的叫了声:『姐姐。』只见姑娘把眼皮儿往上一闪,冰冷的一副面孔,问道:『怎么样?』”
《三侠五义》第一一一回:“鲁英在旁,见柳青出言无状,蒋平却低声下气,心甚不平。”
低心下气
dī xīn xià qì
犹“低声下气”。见“低声下气”条。清.戴璐《藤阴杂记.卷二.韩春湖》:“笑当年指望京官好,到如今低心下气空愁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