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山支取进,动而见排,由已不能镇静也。——《旧五代史》
学识广博,才艺丰富。《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近宏儒硕学反才疏学浅
博学 : 1.广泛地学习。2.学识渊博。
多才 : 1.谓富于才智。2.借指富有才能的人。3.指意中人。多用于女指男。
博学多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学识广博,才艺多方。《晋书.卷五二.列传.郤诜》:“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
才,不能写作“材”。
见“博古通今”(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