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定语;指天气及局势等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宋 苏轼《荔枝叹》诗)
此处所列为“风调雨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风调雨顺”的意思是风雨及时而适量。这个成语可用来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韬》。《六韬》记载太公姜尚与周文王、武王商讨如何推翻商朝的谋划内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韬、武韬为政治的战略,后四篇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则是军事的战略。《旧唐书》有一段《六韬》佚文记载:武王伐纣,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马车,后面跟着二人骑马,到营帐前求见武王。武王觉得很奇怪,就问太公姜尚,太公说:“他们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们是前来接受派遣的。”武王马上迎接五神入营,请他们协助驱除纣王,救众生于水火之中。武王消灭殷商的暴政后,五神完成任务,随即返回天庭。从此风雨及时,五谷丰收,人民富乐安康,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即摘自典源,用来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
1.谓风雨来得均匀及时﹐适合农事。
风雨均及时而适量。比喻平顺安乐的丰年。宋.苏轼〈荔支叹〉诗:“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西游记.第九九回》:“保你这一庄上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也作“风调雨顺”。
风调 : 1.人的品格情调。2.诗文的风格,格调。3.事物的风味特色。
义参“风调雨顺”。见“风调雨顺”条。
此处所列为“风调雨顺”之典源,提供参考。
武王:周武王,姬发,生卒年不详,文王之子。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谥曰武。
纣:商纣,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纣王”。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虽才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导致民怨四起。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商者八百。战于牧野,纣军败,自焚于鹿台。
太公: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年老隐钓山林,周文王出猎,遇于渭水之阳,相谈甚欢,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克殷,封于齐。
五方之神:东西南北中之神。东方之神行属木,南方之神行属火,西方之神行属金,北方之神行属水,中央方之神行属土。
受事:接任办事。
殷:朝代名。西元前1751∼前1111。成汤始号为商,传至盘庚,改号为殷,故称为“殷商”。
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谷有年,五兵永息不任。”
《西游记》第三七回:“悔过前非,重兴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风调雨顺
fēng tiáo yǔ shùn